一、活动背景
随着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入社会发展,数字素养已成为当代青年核心能力。作为农业院校文化阵地,图书馆立足“耕读传家”传统,结合国家“数字乡村”战略,通过AI艺术创作大赛形式,引导学生在科技与农耕文明的碰撞中进一步提升数字工具应用能力,共同探索智慧农业发展图景,接力创新传承农耕文化基因。
二、活动时间
2025年4月24日-2025年6月27日
三、参赛对象与要求
(1)参赛对象
全校本科生及研究生均可报名参赛,且可跨院系、专业组队(每队≤3人)。
(2)参赛主题
围绕“AI+农耕文化创新表达”要求,结合数字影像、智能创作、跨界融合等多样类型,开设文学与故事创作类、平面与视觉设计类、视频与动画类、跨学科创新类四大赛道。
(3)参赛要求
1、参赛作品必须为本人或本团队运用AI工具辅助创作,最终提交的作品需体现参赛者自身的创意和思考,不得抄袭或剽窃他人作品。
2、参赛团队或个人只能参加一个赛道,提交一份作品。以团队形式参赛,人数不能超过3人。
3、提交参赛作品时,需附上创作说明,包括内容简介、创作灵感、创作过程、AI工具的辅助运用及人工修改润色情况等,见附件1报名表。
四、主题类型
(1)文学创作类
主题:AI农科文人计划
内容要求:通过文学创作的形式,AI辅助创作农耕主题诗歌。诗歌行数不限。作品需具有一定的文学性和思想性,能够准确表达AI与农业、农耕结合的理念,有个人独立文学意识,表达对智慧农业的思考和展望。
(2)平面设计类
主题:未来农谚设计
内容要求:参赛者从传统农谚中选取一到两个有代表性的农谚,采用平面设计等手段,辅助运用AI工具,将农谚文化与农业科技、智慧农业相结合,创作出富有艺术性的平面设计作品,包括动态海报、信息可视化长图等。作品风格应简洁而富有艺术感,色彩搭配合理,图形结构清晰,能够充分展示未来农业的理念与视觉效果。作品分辨率不低于300dpi,尺寸为A2(420mm×594mm),需提供设计源文件和最终成品文件。
(3)视频与动画类
主题:二十四节气
内容要求:通过动画短片、视频、宣传片等方式,辅助运用AI工具,展现二十四节气与农耕结合的应用场景。也可选取任一节气作为一个完整的作品模块,展示特定节气特点。作品需具有一定艺术性,能够吸引观众并清晰传达节气与农业结合的创意构思,在农耕文化中体现传统节气的魅力。作品时长控制在5分钟以内。
(4)其他类别
该类别作品形式不限,留给作者充分发挥空间。
如:为弘扬科学家精神,参赛者可辅助运用AI工具,制作一个完整的PPT演示文稿,内容可包括一位或多位农业科学家的背景介绍、研究领域、研究成果及其应用等,也可展示参赛者本人感兴趣的农业科学研究方向等,生动展示农业科学家的研究成果、农业科学中的技术创新、农业生产中的智慧凝结。PPT设计应具有专业性和创意性,注重视觉效果,避免铺满过多文字,采用图表、数据可视化、动态元素等,使内容简洁明了。建议使用清晰的布局、适当的配色、和谐的字体搭配。
五、作品提交方式和要求
在规定时间内提交参赛作品并填写报名表视为成功参赛。
(1)作品提交方式
请将参赛作品电子版及附件1报名表发送至邮箱:sdautsgbs@163.com。
(2)邮件提交要求
①个人参赛者:邮件主题为赛道类别+所在学院+姓名+作品名称(例如:平面与视觉类+生命科学学院+张二+作品名称);
团队参赛者:邮件主题为赛道类别+小组成员姓名+作品名称(例如:跨学科创新类+张二李三+作品名称)。
②参赛作品以附件形式添加至邮件,命名方式与邮件主题相同。
(3)作品提交截止日期
2025年6月27日
六、评审标准与奖项设置
(1)组织专家从创意性、技术应用、文化内涵等维度进行综合评审,设置一等奖、二等奖、三等奖以及优秀奖,并颁发获奖证书,具体名额视作品情况而定。
(2)优秀作品在图书馆官网、微信公众号同步展出。
七、注意事项
(1)参赛作品及材料一经上交,如无特殊情况不可更改。
(2)如有疑问,可联系活动负责人:高老师 13562802662;黄老师 8242256;贾老师 8247833。